1 . 细菌总数
水中细菌总数可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。饮用水中
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的标准,在国内已执行多年。根据调查,各地水厂出厂水的水质都能达到此标准;分散式的井水,据多数地区的经验,如果能管理好,保护好,并加以消毒,其细菌总数亦能达到标准,故饮用水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的标准是可行的。细菌总数增加多说明水被
有机物污染,但不能说明污染来源,因此必须结合大肠菌数来判断水质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。
2 . 总大肠菌群
饮用水受到粪便等污染,就可能带有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弧菌等,它们均能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。由于从饮用水种直接检验肠道致病微生物方法复杂,所需要时间长,而且即使检验为阴性结果,在卫生上也不能保证安全,因此国内外在实际工作中都采用测量
大肠杆菌群的间接法。
大肠杆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,能使乳糖在37度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泡杆菌。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方面并完全一致,上述定义只是这群此君的总称。
近年来,在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监测及食品卫生细菌检验的会议上,统一了有关卫生细菌的检验方法(
发酵法和
滤膜法),并建议大肠菌群每升不得检出,根据我国多年供水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。
3 . 游离余氯
余氯系指用氯消毒时,加氯接触一定时间后,水中所剩的余氯。余氯包括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两种。我国目前常用的为单纯氯消毒,因此将此项指标明确规定为
游离余氯。为了保证氯消毒效果,还明确规定了加氯后接触时间。
游离余氯的嗅觉和味觉浓度均为0.2-0.5mg/L,花和鱼率的嗅觉浓度为0.6-1.1mg/L,味觉浓度为0.6-1.2mg/L。
实验证明,接触作用30min,游离余氯在0.3mg/L以上时,对肠道致病菌(如伤寒杆菌、痢疾杆菌等)、均端螺旋体、布氏杆菌等均有杀灭作用。因此,根据流行病学的要求,规定用氯
消毒时,接触30min后游离余氯在0.3mg/L。如果用
氯胺消毒法,化合余氯含量一般为游离余氯的2倍以上,且接触时间不少于2小时,其具体数值应以保证消毒效果为准。